創新服務融合,推動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次會議以“創新、服務、融合,助推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地勘行業發展趨勢、地勘體制機制改革、地質工作創新研究、地勘單位技術管理、地質科普、地質文化以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實現新時代地勘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內容,進行了深度研究和探討,提出了有關工作建議。
會上,張德霖對本次大會的組織召開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賞,認為會議開得好,大家講得好。他指出,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要時刻,召開本次會議貫徹中央精神,恰逢其時。會議內容、會議組織針對性強、質量高、效果好,大家發言積極,研判地勘改革發展形勢、謀劃地勘改革發展未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于海峰結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當前地勘改革發展形勢,為地勘單位深化改革路徑和轉型發展方向進行了指導,并對編寫地勘行業發展戰略的思路進行了溝通解讀,對各省市地勘單位提出了非常有針對性、指導性的意見,進一步增強了地勘單位推進改革發展的信心。
建言獻策,助力地勘改革發展轉型升級
各參會單位領導分別作了交流發言,介紹了各自省市地勘單位改革的最新進展情況,就行業發展形勢、體制機制改革、產業轉型升級等開展深入交流研討,達到了互通有無、相互啟發的目的。中國地調局發展中心戰略室主任楊建鋒和重慶市地勘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劉東升分別就《地勘行業發展與改革形勢》《地勘單位技術管理與科技創新》作了專題報告。6家地勘單位作了經驗交流。
開幕式現場大家一致認為,地質工作作為一項先行性、基礎性、戰略性工作,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地勘單位處于改革轉型的關鍵期、爬坡上坎的陣痛期、事企分離的倒逼期,已經到了不得不改、非改不可的關鍵階段。積極主動謀劃地勘單位改革,既是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化事業單位改革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地勘單位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的現實需要。地勘單位改革雖沒有固定模式,但應緊緊圍繞國家“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改革要求,立足時代需求、發展需求、人民盼求和自身實際,深入分析研判情況,科學謀劃改革方案,穩妥有序扎實推進。要緊跟國家戰略部署和各省市發展布局以及人民群眾對地質工作的需要,樹立大地質觀,主動在礦產資源保障、地質災害防治、鄉村振興、城市建設等方面展現地勘單位新作為,實現地勘改革發展轉型升級。
會議對優秀地勘學術論文進行了表彰。會議共收編各類論文240篇,評選一等獎15篇、二等獎25篇、三等獎40篇。
延伸閱讀:重慶市地勘局改革創新出實招
重慶集大山村、大庫區、大農村、大城市為一體,地形地貌奇特,地質條件復雜。重慶地勘單位是全市公益地質工作的主力軍,自屬地化以來,在地質找礦、基礎地質調查、地質災害防治、城市地質、農業地質、地理信息測繪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先后探明鋁土、錳、鉛鋅、煤等大型礦藏,為地方工業化建設提供豐富血脈糧食;勘探全市80%以上的地熱水資源,為“世界溫泉之都”靚麗名片的獲得打下堅實基礎。每年派駐400余名地質隊員駐守區縣,常態化調查監測16000余處地災隱患點,為全市多年來未發生重特大地災事故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承擔實施了全市90%以上基礎地質調查項目,為詳實全市基礎地質數據提供重要保障;積極參與洪崖洞、朝天揚帆、江北機場、跨江橋梁、軌道隧道等系列項目的實施。
優秀地勘學術論文表彰、頒獎。重慶市地勘局供圖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近年來,重慶市地勘局還立足地勘實際,推進改革創新。一方面,按照“一隊一企一策”的改革思路,制定改革工作方案,將全局所屬89家企業分為關閉注銷、轉讓退出、保留整合三類進行改革。經多方協調爭取,2019年重慶市政府第6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重慶市地勘局所屬企業組建成立市地質集團,由重慶市地勘局履行出資人及監管職責,既保證了地勘隊伍的完整性,又開啟重慶地勘事業、企業分體運行新模式。另一方面,該局高度重視地質科技創新工作,積極爭取行業主管部門政策經費支持,成功創建“重慶市地質遺跡保護與研究實驗室”5個實驗平臺。積極依托博士后工作站,組織科研項目立項,開展科技項目研究工作,局屬南江地質隊榮獲2020年重慶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積極搭建科技人才學習交流平臺,堅持每年舉辦一次總工講壇,為全局科技創新工作開展營造良好氛圍。